到底是在“補充”微量元素,還是在“浪費”錢
微量元素在農(nóng)業(yè)生產(chǎn)中應用,越來越受到重視。但是市面上的微量元素肥料各種各樣,多數(shù)人由于對微肥認知不夠,導致使用沒有效果,甚至產(chǎn)生肥害的現(xiàn)象。
來看看常見的問題:
1. 盲目使用
對于微肥的使用,根本不清楚作用。就是抱著一種心理:“我用過了,作物肯定會長勢好”,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微量元素的基本作用,看到別人在用,就跟風使用。
其實作物在不同時期對微量元素的需求量都是不同的,例如:果樹果實膨大期需鈣量會增加很多。因此需要針對性的進行補充,才能達到補充微量元素的效果。否則,容易造成浪費。
2. 過量使用
對于大量元素的補充習慣,導致很多人認為:“微量元素也需要大量補充,補的越多,增產(chǎn)越明顯”。
之所以稱為微量元素,就是作物本身需求量小。除了鈣,鎂等中量元素,銅,鐵,鋅等需求量都很少,不用補充或者正常補充就能夠滿足植物生長需求。如果超劑量補充很可能會產(chǎn)生肥害。
3. 錯誤認知
有的人看過微量元素補充效果好,使用后可以預防作物各類缺素的生理病害。就單純補充微量元素,忽視大量元素。
微量元素是植物必不可少的,但是不能完全取代大量元素在植物體的作用。在合理使用氮磷鉀的基礎上,微量元素才能更好的發(fā)揮自己的作用。
4. 混配問題
很多產(chǎn)品在理論上是可以混用的,但是混合使用后沒有達到相應的效果。
一定要記清楚,理論上可以混用,不代表實際混用不影響使用效果。特別是對于螯合態(tài)的微量元素,每個廠家的生產(chǎn)工藝不同,可能穩(wěn)定性不同。因此在混配的時候一定要提前少量實驗,沒有問題再進行混用。
在使用微量元素的時候,一定要對自己具體種植的作物了解。品種不同,各個生長階段不同,需要的各種元素不同,不能盲目補充。
特別需要提醒的是對缺素引起的各類問題和病害一定區(qū)分清楚,再合理使用,否則可能錯過最佳治療時期,造成重大損失。